首页

苏曼女王在线

时间:2025-05-29 11:44:55 作者:戴锦华:遇到人生“至暗时刻” “心里有别人,心里有世界” 会帮我们熬过去 浏览量:31577

  中新网兰州3月13日电(王牧雨 田鹏鹤)初春二月,万物复苏,甘肃多地仍春寒料峭,但在甘肃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的兰花产业园内,上万盆形态各异、颜色鲜艳的兰花争相盛开,芳香四溢,春意盎然。

3月上旬,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兰花产业园内,游客选购蝴蝶兰。李亚龙 摄

  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,赏花、买花、种花成为时尚,眼下逐渐迎来鲜花寄递的旺季。近日,记者走进天水元启花卉有限公司,暖如南国、三万多平方米的现代智能化标准玻璃温棚内,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处理兰花订单。

  “最近客户比较多,差不多每天都要订出去四五十盆花,每一盆花装十二枝,差不多每一盆在三百元到五百元之间。”天水元启花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丽娜告诉记者,自春节年宵花的一波旺销后,最近的订单又多了起来。

  今年35岁的杨丽娜就生活在藉口镇,该产业园在2023年初建成落地后,原本在家照看孩子的她经朋友介绍来到产业园工作。如今,杨丽娜不仅在家门口上班方便照看孩子,也有了额外的收入补贴家用。“每天和花打交道,看着漂亮的鲜花心情也挺好的。”杨丽娜说。

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兰花产业园内,工作人员进行育苗工作。李亚龙 摄

  据了解,兰花产业园建成后,年产蝴蝶兰为主的盆花达200万盆,综合产值约4000万元,带动当地民众就业200余人。

  “目前,兰花产业园培育的花卉蝴蝶兰品种有30余种,石斛兰品种有20余种。产能达到60余万株的种植,后期将引进市场上的一些优秀品种,包括文馨兰以及梦香兰等。”天水元启花卉有限公司经理张刚强说。

  天水人张刚强从事兰花销售行业已有十多年的时间,一开始在珠海、山东等地工作,后来他和很多“兰花商人”渐渐发现,东南沿海地区的兰花市场虽然在育苗和物流运输方面有优势,但想要培育更好品质的兰花,就需要北方得天独厚的光照和气候。

  天水地处秦岭西段、渭水中游,气候温暖湿润,独特的地理条件引起了在大陆从事24年蝴蝶兰生意的台商郭彦青的关注。2022年3月,秦州区藉口镇缑家庄村兰花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后,郭彦青便和当地政府对接合作,注册成立了天水元启花卉有限公司,随后也认识了回到天水的张刚强。

3月上旬,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兰花产业园内,各色兰花争相盛开。李亚龙 摄

  “园区仅蝴蝶兰的产值,就可达到2500万元到3000万元人民币。”天水元启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彦青说。

  “最近几个月,产业园每月都有两三次发货,遍布上海、安徽、广东以及兰州、西安、成都等地。”张刚强透露,预计2024年陆续打通销售渠道将花卉销往日本、韩国等国家。

  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王成刚表示,下一步,该产业园将依托花卉种植和展示中心,配套建设一批电商中心、物流中心、兰花主题公园、兰花艺术小镇等,构建“农业特色产业+文化+旅游”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调查指台湾逾24%女性感到忧郁 专家吁陪伴“三不三要”
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公布的火锅料理师国标涵盖了包括炒制类、烹调类、熬煮类、发酵类等国内主要火锅品类,如川渝麻辣火锅、北方铜锅涮肉火锅、广东潮汕牛肉火锅、海南糟粕醋火锅等,做到了真正属于全国的“火锅标准”。

广州海事部门严厉打击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谎报瞒报行为

20世纪90年代初,福建提出“两门对开,两马先行”的“小三通”构想,“两门”即厦门和金门,两地仅一水之隔。2001年1月2日,从金门开出第一班前往厦门的客轮,“小三通”正式启动。

长江入海口江苏启东圆陀角“赶海”忙

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。截至2024年7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世界遗产名录》记载的遗产总数达1223处,分布在168个国家。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处,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。

海外网评:警察也自身难保,美国“枪患”治不好

让群众成主体、唱主角,就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。这是我们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,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。有的地方支持民间调解组织进社区,他们既对居民“东家长、西家短”的情况知根知底,也有灵活的工作方式,讲得了道理、化得了纠纷;有的地方推动外卖员、快递员暖心助老,不少人参与进来,还以“拉窗帘”为约定,关注老人的居家情况。这些实践探索带有自发性、公益性,离不开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广大群众有爱心有耐心、有智慧有办法,把别家的事当自家的事,是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。涓滴之力源源汇聚,群众的“微力量”涌动着澎湃的正能量。

(杭州亚运会)外媒观国际体育视觉设计展:多样亚洲文化“潮涌”互鉴

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,要为人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。牛过蓢古村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。我们要多走进农村、走进企业,把这些真实案例、材料用到宣讲中,向更多党员、群众和企业员工传递高质量发展的信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